参考规范: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参考图集:16D707-1《 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
传统支吊架仅承受竖向荷载,发生地震时侧向摆动大,极易破坏临近设施,造成建筑机电工程系统遭受损坏,加大后期维护难度。
抗震支吊架在安装形式上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把地震时的纵向力和横向力进行综合承载,改变管线系统动力特性由柔变刚。使设备、管道更牢固,减少因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
依据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第1.0.4条(强条)规定抗震设计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7.1.2条规定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
根据G=mg 已知G可求得质量m
1KN=1000/9.8=102.04kg 按100kg算
150N/m=15kg/m
所以结论就是超过15kg/m(桥架+电缆的重量)就需要做抗震支架
桥架:
工厂常用数据设备手册
XQJ-C非花孔电缆托盘:P1361
1.100*50mm——5.2kg/m
2.150*75mm——7.2kg/m
3.200*100mm——11kg/m
4.300*150——16kg/m
结论 1、只要桥架大于300*150mm的规格,就是必须要做抗震支架了。 2、如果小于的话,那就加上电缆的重量看是不是超15kg/m。 3、如果母线槽大于250A就要做抗震支架了。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建筑中的电气设备越来越多,如供配电系统、电子信息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照明等。地震发生时,这些设备本身损坏的同时,也可能引起火灾、触电、泄漏、跌落等事故,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如何使建筑电气设施经抗震设防后,更有效地减轻地震破坏?
进行抗震设防
建筑电气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筑电气抗震支撑系统的设计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如设防烈度、使用功能、建筑高度、结构类型、设备的位置及运行要求等具体分析。
(2)建筑电气抗震系统的配电管道在穿越结构墙体时应尽量减少对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影响。
(3)建筑电气抗震支撑系统所设计的支、吊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使设备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4)重要的设备机房应设置在不会对其使用功能发生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
(5)建筑电气抗震支撑系统的基座或连接件应具有将设备承受的地震作用力全部传递到建筑构件上的功能。
(6)当线路采用电缆梯(桥)架或电缆槽盒、刚性塑料导管、金属导管敷设时,应采用刚性托架或支架固定,而不宜采用吊架。当不得不采用吊架时,应选择横向防晃吊架;在跨越防火分区时,其缝隙应使用柔性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并应在贯穿部位附近设置抗震支撑。
依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本工程抗震设防列度为7级。
机电设备安装抗震措施说明
1、配电箱(柜)、通信设备的安装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1)配电箱采用螺栓与预埋件连接,加设弹簧金属垫片并有防松装置,安装螺栓满足抗震要求。
2)靠墙安装的配电柜、通信设备机柜底部安装应牢固,当底部安装螺栓和焊接强度不够时,应将顶部与墙壁进行连接。做法见图集16D707-1 P12;
3)当配电柜、通信设备柜等非靠墙落地安装时,根部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做法见图集16D707-1 P13;
4)壁式安装的配电箱与墙壁之间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连接;
5)配电箱(柜)、通信设备机柜内的元器件应考虑与支承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元器件之间采用软连接,接线处应做防震处理;
6)配电箱(柜)面上的仪表应与柜体组装牢固。
2、安装在吊顶上的灯具,应考虑地震时吊顶与楼板的相对位移。 灯具吊顶安装做法见图集16D707-1 P16。
3、配电导体需满足:
1)采用电缆或电线;
2)当采用硬母线敷设且直线段长度大于80m时,应每50m设置伸缩节;
3)在电缆桥架、槽盒内敷设的缆线在引进、引出和转弯处,应在长度上留有余量;
4)接地线应采取防止地震时被切断的措施。
4、缆线穿管敷设时宜采用弹性和延性较好的管材。
5、引入建筑物的电气管路敷设时应满足:
1)在进口处应采用挠性线管或采取其他抗震措施;
2)当进户井贴邻建筑物设置时,缆线应在井中留有余量;
3)进户套管与引入管之间的间隙应采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
4)管线引入、引出建筑物做法见图集16D707-1 P23。
6、电气管路不宜穿越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应满足:
1)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敷设时宜靠近建筑物下部穿越,且在抗震缝两侧应各设置一个柔性管接头;
2)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在抗震缝两侧应设置伸缩节;
3)抗震缝的两端应设置抗震支撑节点并与结构可靠连接;
4)管线穿越抗震缝做法见图集16D707-1 P21;。
7、电气管路敷设时应满足:
1)当线路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应使用刚性托架或支架固定,不宜使用吊架。当必须使用吊架时,应安装横向防晃吊架;
2)当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穿越防火分区时,其缝隙应采用柔性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并应在贯穿部位附近设置抗震支撑;
3)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的直线段部分每隔30m应设置伸缩节。
8、配电装置至用电设备间连线应满足:
1)采用软导体;
2)当采用穿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敷设时,进口处应转为挠性线管过渡;
3)当采用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进口处应转为挠性线管过渡。
9、抗震支吊架设计范围:
1)≥DN60的电气配管,重力≥150N/m的电缆桥架、电缆槽盒及母线槽,或重力超过1.8kN的其它设备;
2)对于重力小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长度小于300mm的悬吊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计;
3)间距要求:刚性管道(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m,纵向抗震支吊架不得超过24m;柔性管道(非金属管道)侧向 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6m,纵向抗震支吊架不得超过12m。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研究中,往往忽略机电设备。随着电气设备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越来越严重,电气系统的抗震设计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